返回

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03章 穿越者的觉悟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味着这个王朝,已经腐朽到了根儿上,崩塌也不过是时间问题。

    刘荣前世并非史学家,而仅仅是一个历史爱好者。

    在刘荣的印象中,华夏历史上,似乎只有这么一次特例——在出现农民起义后,王朝非但没有崩塌,反而还就此‘中兴’,而后又享国百余年。

    没错。

    绝大多数后世人都不知道,甚至不敢相信: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,其在位末期,华夏大地曾出现过农民起义的苗头。

    许是这苗头太过渺小,又或是最终,并没有烧成覆灭汉室的燎原烈火——史家对这段时期的农民起义着墨不深。

    但刘荣很清楚;

    尤其是在屁股真正坐上皇位,真正成为汉家的天子、华夏统一政权的帝王后,刘荣更加清楚:农民起义,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
    先帝老爷子,曾在私底下说过这么一句话。

    ——一位皇帝,凡是其在位时期,有底层民众因不堪压迫,而揭竿而起的,有一个算一个,都是彻头彻尾的暴君!

    注意!

    不是昏君,而是更恶劣的:暴君!

    昏君或许昏聩,但人家只是不做事儿;

    但暴君,那可就是不干人事儿了……

    从这个角度上来讲,似乎也可以这么说:按照先帝老爷子——汉孝景皇帝刘启的判定标准,历史上的汉武大帝,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暴君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历史上的景帝老爷子,在地底下看到自己亲自选定、亲手培养的继承者,最终却成长为‘暴君’,究竟是怎样一种感受……

    刘荣倒没这么极端,或者说是绝对。

    在刘荣看来,说历史上的汉武大帝是‘暴君’,那显然还远不至于。

    但是否能评判其为:明君、圣君,刘荣觉得,这需要好好说道说道。

    一个好的皇帝,一个值得千古传颂的皇帝,会拿父祖攒下来的对外决战经费大兴土木、到处游玩,然后让老百姓给战争买单吗?

    一个真正英明、睿智的天子,能被底下的臣子欺瞒、编排到最终,由太子储君闹出巫蛊之祸那样的动荡吗?

    说得再直接一点:一个明君、圣君,能逼得治下百姓——自己的子民,被压迫到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,终不得已揭竿而起,兴兵起义吗?

    明白了这些,也就不难知道刘荣,对历史上的汉武大帝,究竟是怎样的感官、做怎样的评价了。

    ——和祖龙嬴政一样,对华夏文明有卓越贡献,且曾做过一件或几件开创性的大事儿,为华夏文明奠定了某一层面的坚实基础,却也暴虐无道、晚年昏聩的,明君与暴君的结合体。

    后世人有一桩笑谈:围棋大师柯洁距离‘棋圣’的身份,就只差驾鹤西去了。

    刘荣也曾想过:唐玄宗李隆基,要是死早一点就好了。

    而始皇嬴政和汉武大帝,在刘荣看来,大致也是和唐玄宗一样的情况——活的太久,死的太晚。

    当然,也不完全像。

    毕竟唐玄宗的前半生,英明的着实纯粹,当真挑不出毛病;

    而祖龙、汉武二人的缺陷,或者说是‘毛病’,却都是贯穿人生始终。

    所以,刘荣最终做出判断:历史上的汉武大帝,并不具备太高的不可复制性。

    ——你有文、景这样的父祖,我刘荣也有!

    ——你有卫、霍这样的绝代双骄,我刘荣也照样可以有!

    你有驱逐胡虏,报仇雪恨的志气、骨气,我刘荣也有;

    但我刘荣有的东西——穿越者的广阔视野、先见之明,你没有;

    名正言顺的法理根基,不受妻族钳制的自由度,羽翼丰满的储君生涯,你没有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是:曾亲身经历底层人民疾苦、明白底层人民困境的亲身经历,以及对底层怀有的怜悯、偏袒,你没有。

    总结概括起来,就是刘荣认为汉武大帝做得好的,自己也能做到。

    ——左右卫霍也不曾和历史上的汉武大帝,这个时间线的胶东王滴血认亲。

    由此二人,外加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底蕴,以及坚定不移的意志,没道理刘荣将来的武功,就比不上历史上的汉武大帝。

    尤其历史上,汉武大帝的武功,也并非尽善尽美。

    卫霍二人之后,汉家那可是打一仗败一仗,几乎是把卫霍为汉家嬴来,并嘴对嘴喂下去的胜利果实,都原封不动得吐了出去。

    如此说来,刘荣不是‘未必会做的比汉武大帝差’;

    而是:几乎必定会比汉武大帝做得更好。

    若不然,也太对不起穿越者的身份了……

    至于历史上,汉武大帝没做到,或者说是没做好的——尤其是内部治理问题,刘荣更是毋庸置疑的,会做的更好。

    不是刘荣的治理手段有多高明;

    而是对照组实在是太拉跨,已经没给刘荣留下‘更差’的下降空间了。

    教条的说:刘荣这一朝,只要不

第403章 穿越者的觉悟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